我觉得对科学工作者的待遇不应太低也不可太高。

待遇不应太低的标准是要让对科学研究很感兴趣的人能够沉下心来工作,这一点不用多解释。

待遇不可太高的标准是要让对科学研究兴趣不强但又很聪明的人不愿意从事科学研究。这是什么道理?如果这些人大量被高收入吸引沉积在科学行业,反倒有可能对科学发展不太有利。这些人很聪明,确实能够占据一些岗位;另一方面他们做这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为了钱而已。如此反倒会把一些对科学有强烈兴趣从而更有可能做出突破性工作的人给压住,把他们的资源给分走。而且这些人既然是聪明人,他们到其他行业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把他们都耗在科学界有可能对其他行业来说也是不小的损失。

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社会对科学工作者应该给予多高的尊重?我认为要比较尊重但不能太尊重。

比较尊重的标准就是社会普遍认为科学行业是值得花大钱的,科学家在科学问题上具有高权威。这样一来可以压制社会上的各种反智倾向。为何又不能太尊重?如果太尊重,可能会导致科学工作者在自身专业领域之外自信心爆棚。不仅容易分心也容易因为胡说太多导致在民众中可靠度大幅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则会反噬整个科学界的权威。此外,过于尊重也不利于外行管理科学界,而某种形式的外行管理是必然存在的,除非科学家亲自上阵掌握政经大权。

另外还要注意一下平衡不同年龄段心目中的科学家地位。我建议在舆论塑造方面要尽量让科学工作者在少年儿童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到了大学阶段科学工作者则应该自觉在大学生面前表现谦虚,让青年知道走科学之路并不容易,科学思维其实相当复杂以及很多问题上科学的理解可能出人意料的初级。为什么要在少年儿童中塑造科学家比较高的地位?因为反智是人类思维模式中根深蒂固的一个东西,克制反智心理要从娃娃抓起。由于绝大多数孩子将来不会从事科技工作,因此很有必要在他们幼年就以较高强度“洗脑”使得他们潜意识中难以摆脱对科学之权威地位的接受。另一方面,如果科学工作者本身已经吃到了少年儿童宣传红利,到了大学阶段应该自觉顾全大局主动为自己去魅,使得受到良好教育者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人类的科学能力。

原发布网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9998081/answer/2599812076

留言